首页  培养过程及管理  日常教学管理  通知

关于开展2020年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0-07-09 发布者:admin 发布者: 访问次数:6083

各学院(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结合我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任务要求,研究生院在2018年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和2019年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立项建设的基础上,决定开展2020年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工作,请各学院(系)做好动员工作,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建设要求

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三、申报要求

1. 各类研究生课程均可申报(思政类课程不在本次申报范围内),每个学院(系)至少建设1门专业平台课程。申报课程应为已开设课程,并在2020-2021学年开课。

2. 项目负责人为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师,师德高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鼓励项目负责人组建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鼓励邀请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相关领域专家等共同设计和讲授本课程,实现协同育人。鼓励支持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支持各学院(系)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

四、验收要求

1. 项目建设期为1年,立项项目须在2020-2021学年完成教学。

2. 每门课程至少开设一次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特色示范课堂,并拍摄照片或视频。研究生院将委派教学督导随堂听课。

3. 项目建设期满后,学校组织专家对立项项目进行验收和认定,项目负责人需提交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照片)和项目总结报告(包含设计方案、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内容)。

五、经费支持与下拨

1.学校根据立项项目建设需要给予经费支持。立项经费下拨具体事宜以拨款通知为准。

2.对验收通过的立项课程,根据建设效果给予相应教学工作量奖励。

六、申报流程

请申报教师填写《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表》(附件1),提交至所在学院(系),由学院(系)党委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政治导向把关审查,经学院(系)审核并签字盖章后,于202093日前将纸质版《申报书》(附件1)一式2份和《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一式1份提交研究生培养处教学事务办公室,电子稿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对通过的项目进行公示。

联系电话:88981406  地址:紫金港校区研究生教育综合楼812-2

研究生院

2020年7

附件下载